“多網融合”讓城市降碳更高效 有效提升城市綜合能源效率發表時間:2022-06-22 15:17來源:中國能源報 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近日,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意見》,其中圍繞加強智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改造,要求實施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智慧化改造工程,優化社區智慧電網、水網、氣網和熱網布局。 業内人士對此指出,作爲智慧社區、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部署,社區電網、水網、氣網和熱網的優化布局,尤其是電-氣-冷-熱的多網融合發展,更符合精細化、節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型現代化城市建設要求。其能夠充分提升社區及城市各能源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全面提升社區及城市電氣化水平,是構建社區多能互補低碳能源體系的關鍵一環,也是低碳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 有效提升城市綜合能源效率 “當前,大規模不穩定可再生能源電源并網,對傳統電網造成較大沖擊。利用城市氣-冷-熱等各類能源系統的調節慣性,加強電-氣-冷-熱等不同能源之間的有效銜接,可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保障電力供應安全。”同濟大學教授龍惟定說。 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城市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所長助理王林钰表示,通過消費側的電-氣-熱(冷)網絡融合發展,利用不同能源網絡在能量傳輸和存儲上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可在不影響用戶的前提下,以較低成本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靈活性調節資源,提升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 與此同時,推進能源梯級利用、綜合利用,大幅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是電-氣-冷-熱多網融合發展的另一大亮點。 “以往城市各類能源系統獨立發展,不同能源之間的互補利用程度低,無法實現多能互補利用,系統整體能效提升潛力也未得到充分挖掘,從而造成大量能源資源浪費。”王林钰說。 對此,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産業孵化中心副主任趙偉表示,通過統籌規劃建設多種能源基礎設施,可從時間、空間等不同維度,充分提升不同能源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特别是充分發揮電力在構建城市社區能源系統中的基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社區的電氣化水平。 示範項目加速落地 記者了解到,“光儲直柔”建築、冰蓄冷技術即是通過多網融合,提高電網柔性需求響應,助力城市降碳的重要手段。目前,相關示範項目正加速落地。 以我國首座光伏直流微網建築——同煤集團雙創中心爲例,該項目涵蓋光伏建築一體化系統、直流母線微網系統與電儲能系統等,建築中通過使用“光、儲、直、柔"新型配電方式,有利于接納自身光伏和外來風電光電。“通過結合直流柔性網、‘光儲直柔’就可實現與建築熱系統協同互補,支撐分布式光伏就地平衡和友好并網。”龍惟定表示。 記者了解到,全球最大的“光儲直柔”近零碳園區——華爲數字能源的深圳安托山基地也正在建設中,預計建成後,每年将可産出150萬千瓦時光伏綠電,年耗電量從1400多萬千瓦時降至700萬千瓦時,年省電達50%,降低碳排放超60%。 與此同時,冰蓄冷技術通過利用夜間低谷電制冷,減少空調負荷,也可助力城市節能降碳。“珠江新城核心區冰蓄冷項目最高可削減約14000千瓦的峰期電力負荷,節約标準煤5625噸/年,減少二氧化碳13983噸/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00噸/年。”廣州珠江新城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滕林向記者介紹。 “多類能源系統統籌規劃建設是城市低碳發展路徑的重要方向,目前北京臨空經濟區創新服務中心電熱協同示範項目也正在落地建設,旨在通過新型高效熱泵、光儲直柔等新技術,解決電熱冷等城市建築供能問題,提升能源系統的整體效率、降低城市碳排放。”趙偉說。 融合機制有待完善 有受訪人士指出,盡管電-氣-冷-熱多網融合技術上已逐漸成熟,但縱觀全國,落地項目整體數量仍偏少,發展缺乏系統籌謀與規劃,要真正落地還有待完善價格機制,加強各方有效協同。“價格機制是促進電-氣-冷-熱多網融合商業發展的根本要素。在現有市場體系下,電-氣-冷-熱多網融合經濟回報欠佳,且新增初始投資高,收費模式尚未明确,市場參與積極性不高。” 與此同時,龍惟定表示,多網融合發展涉及電力、熱力、建築等衆多主體,缺乏專項規劃和系統統籌,對資源潛力也缺少摸底統計,下一步,應加強部門跨領域協作,破除各專業壁壘,搭建城市智能化管理系統。 針對未來城市社區能源系統建設,趙偉建議,應進一步探索綜合能源集成供應的市場模式,鼓勵具有專業資質、資産實力和良好信譽的集成商式企業,根據市場化原則投入到社區基礎能源設施的建設中,充分發揮電力系統在城市社區能源系統中的基礎平台和樞紐轉換作用,以電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帶動社區能源系統的轉型升級。 原标題:“多網融合”讓城市降碳更高效 |